<ul id="i6e2g"><center id="i6e2g"></center></ul>
<ul id="i6e2g"></ul>

    幣圈網

    磨了兩年的華為新手表 能憋出什么活兒

    之前托尼觀察過,我們在B站上的觀眾都是以小年輕為主,他們更希望在手表上運行更多的APP。

    比如買了OPPO智能手表的那批人,他們的玩法就是買回來后折騰ADB裝第三方APP,然后帶到學校里用(因為學校不能帶手機)。

    但是對于我們這幫奔三的數碼中登來說,基本不太在乎智能手表能跑多少第三方APP,更在乎的是它在運動健康這塊的精準度和體驗如何。

     畢竟上歲數了,人已經開始三高了,結果還要上班、又要通宵打游戲 —— 確實非常擔心自己哪天一個不注意就噶了。

    通常來說,人肯定是越上歲數越有錢,所以像OPPO、蘋果以及華為等廠商在做高端智能手表時,往往都在往 30 歲以上的人群的需求靠攏,重點發力運動健康監測這塊的功能。

    所以導致網友們對智能手表的評價非常的兩極分化 —— 因為年輕人和中年人對智能手表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啥我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

    因為最近在體驗華為WATCH 5的時候,托尼發現他們又在運動健康監測上整了點新活兒。于是原本沒打算寫這篇稿子的我,屁顛屁顛地爬起來寫稿了。

    而且隨著我這么體驗下去,發現有趣的東西是越來越多了,不單是運動健康,光是它的處理器架構都值得給大家單開一篇。

    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先從這回WATCH 5新增加的X-TAP智感窗聊起。

    其實它是一個主動監測模塊,里頭包括了壓力傳感器、ECG電極以及指尖PPG傳感器,可以實現10級壓力感應、ECG心電圖、指尖實時血氧、一鍵微體檢等功能。

     其實帶主動監測的智能手表之前并非沒有,比如OPPO和蘋果等廠商都有帶ECG心電圖功能的手表。

    而像是指尖血氧這種功能,華碩的手環和手表也都有支持,只不過知道的人比較少。

     那為啥俺還說X-TAP是創新呢?

    因為之前確實沒有一家能像華為這樣,把這些傳感器都集成到一個模塊上,并且以一個相對優雅的形態放在手表的側邊。

    聽華為他們說,為了實現這個X-TAP的設計,他們是把很多元器件的尺寸做到了微米級別,反正成本不低就是了。

    作為對比,你可以看看華碩的VivoWatch SP,它的PPG傳感器模塊設計確實是糙了點,并且也沒有壓感功能。

    圖源:ZETAIL 

     U1S1,華為在X-TAP上集成壓感是有點說法的。

    一方面是有利于提升功能體驗。

    你在表盤頁面稍微用點力度長按3秒就能開啟微體檢;在測指尖血氧的時候也能夠提示你控制按壓的力度,從而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另一方面,華為也是基于壓感去做了一些交互功能。

    他們把經典的跳一跳小游戲跟壓感功能做了結合,通過按壓X-TAP可以控制跳躍的距離。

    還有一系列的壓感表盤,也能跟這顆壓感側鍵進行聯動,礙于篇幅,這里俺就不一一展開了。

    總之,主動監測的X-TAP配合被動監測的玄璣感知系統,在健康監測這塊WATCH 5算是做得比較全面的。

     接著咱們再來說說AI,這回華為稱WATCH 5是首款鴻蒙AI手表。

    因為他們給手表搭建了一個端-軟-云的技術底座,說人話就是,硬件有NPU單元和先鋒通信基帶,軟件有鴻蒙OS 5.1,云端是盤古 DeepSeek大模型。

    但實際用起來呢,大部分應用場景其實都是問答——小藝會結合手表上的運動健康數據,針對你問的一些運動和健康問題進行解答。

    并且很多復雜的問題,小藝都需要調用云端的大模型來回答。

     講真,一些通識問答體驗跟你手機上的AI助手真沒多大區別。

    另外,在NPU單元和AI手勢算法的加持下,WATCH 5也帶來了劃一劃和敲一敲的手勢操控功能。

    不過這個功能目前只支持電話、鬧鐘和音樂等應用。

     外觀方面其實沒有太多好聊的,WATCH 5整體還是保留了前代的設計語言,主打一個商務范兒。

    但有意思的是,相對于前代WATCH 4系列,WATCH 5不再提供標準版和Pro版兩個選項,而是像Apple Watch那樣變成了用表徑來區分,并且整體的尺寸都要比前代更小一些。

    WATCH 4是46mm,WATCH 4 Pro是48mm,而這次的WATCH 5是46mm和42mm兩個版本,像托尼這回上手的這款就是46mm表徑的。

     你別說,尺寸小了后,確實是會精致不少。

    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內部有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塞入更大的電池?  畢竟這種類似Apple Watch的全功能表,目前最大的槽點之一依舊是續航。

    從官方的數據來看,46mm款在全能模式下的續航是4.5天,跟之前48mm的WATCH 4 Pro保持一致。

    用46mm表徑實現了跟48mm表徑差不多的續航能力,難道這回的電池真有升級?

    抱著這個疑問,我到網上找了WATCH 5的拆機視頻,結果發現它的電池容量(額定)來到了867mAh,并且跟果子的iPhone和Apple Watch一樣,都用上鋼殼電池。

    圖源:交流力量

    相比之下,WATCH 4 Pro的電池是780mAh。

    圖源:我愛音頻網

     Woc,這一對比你就能看出,在體積沒有差特別多的情況下,WATCH 5的電池容量(額定)直接多了87mAh。

    這是因為WATCH 5這回用的是摻硅量特別高的異形電池,所以電池密度要比之前的更大。

     誒。。。那不對啊,照理說電池大了,那WATCH 5的續航應該比WATCH 4 Pro更長才對啊,怎么會一樣都是4.5天呢?

    托尼猜測是跟這回用的處理器的工藝制程有關系。

    是這樣的,我從高通的官網上發現,之前的WATCH 4 Pro搭載的還是驍龍W5 Gen 1,這款處理器基于4nm工藝打造,理論能效應該是會更好的。

    而從UP主@交流力量 的拆機視頻來看,WATCH 5這回搭載的應該是一顆全新的自研芯片,代號為Hi9200V100。

    雖然華為他們沒說這塊芯片是多少納米的工藝,但結合咱們內地現階段的芯片工藝節點來看,這塊芯片大概率是夠不到4nm的。

    圖源:交流力量

     這樣看來,WATCH 5的芯片制程或許才是拖了續航后腿的“元兇”。

    既然說到芯片,那咱們就再稍微展開一下,因為這塊芯片除了制程可能不是特別高之外,其他方面還是挺有看點的——

    根據我從華為那打聽到的消息,它應該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采用混合架構的手表SoC。

    那什么是混合架構呢?

    簡單來說,就是在完整的SoC基礎上再加入一顆MCU,做成一個更適合智能手表應用場景的平臺。

    這么說可能有點抽象哈,大家結合智能手表的雙系統模式就好理解了。

    無論是安卓還是鴻蒙手表,為了兼顧體驗和續航,都給你提供了兩個獨立的系統。

    一個是安卓WearOS/鴻蒙OS(For Watch)這種分時操作系統,性能更好,并且有應用生態,也就是手表里的全能模式。

    某種程度來說,能夠跑分時操作系統,才是智能手表區別于“大號手環”的理由。

    而另一個則是RTOS,也就是實時操作系統,它的功耗更低,只能用來操作一些功能,也沒什么軟件生態可言,典型代表有小米Vela和華為LiteOS這些主要用于物聯網上的系統。

    之前為了獨立運行這兩種系統,安卓/鴻蒙這邊的智能手表都會內置雙芯片。

    拿華為WATCH 4 Pro來舉例,全能模式下的鴻蒙OS是跑在驍龍W5上,而省電模式下的LiteOS則是跑在恒玄的MCU上。

    圖源:我愛音頻網

    不過,這種雙芯片架構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模式切換的時間會很長,大概會是100秒往上,因為每次切換模式都需要重新喚醒相對應的芯片,然后經歷一個完整的系統開機過程。

    不同于雙芯片架構,混合架構SoC在模式切換時不用重新點亮芯片,只需要開關除了MCU以外的SoC模塊(CPU、GPU以及音視頻編解碼單元等)就可以了。

    這種芯片內的模塊開關速度明顯要比點亮獨立芯片更快。

    所以經過測試,我們也發現了WATCH 5的模式切換確實只需要3秒左右。

    作為對比,我們同事有一塊 OPPO Watch 4 Pro,他每次從全智能模式切換到 OPPO 的輕智能模式也只需要 3 秒,但是從輕智能模式切換會全智能模式則需要讓手表完整重新啟動一次。

    然而這次的華為 WATCH 5 不論怎么切換,來回都只要 3 秒!

    說到這,我想可能有差友要喊出那四個大字了。。。

     但請打住,因為高通在2022年發布的驍龍W5 上就已經端出來這樣的方案了。

    這顆芯片相比咱們前面講到的W5,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里頭包括了一顆4nm的SoC和一顆22nm的協處理器(MCU)。

    只不過搭載W5 的產品真的太少了,這么多年了也就小米Watch 2 Pro、OPPO Watch 4 Pro這幾款。。。

    而且都距離W5 發布都過去差不多3年了,高通似乎還沒有發迭代新品的意思。

     既然高通都開擺了,那還真怪不了整個安卓手表陣營都打不過華為一家。

    以上就是關于WATCH 5 46mm版本的全部內容啦,至于其他方面的話,我覺得倒沒太多好說的了,感興趣的差友可以去官網看看配置詳情。

    總的來說,托尼覺得這款華為新智能手表算是基本符合預期吧,硬件、系統以及運動健康功能都有不小的提升。

    而且可能很多小伙伴注意到了,華為現在的手表產品線已經非常龐大了 —— Fit、GT、數字旗艦,其中又劃分了標準版、Pro、Ultimate 等等等等。

    喜歡運動,尤其喜歡潛水的小伙伴,可以買 GT 或者 Ultimate;只需要基礎的健康監測,可以根據自己對外觀以及價格的喜好選各個系列的標準版;需要精準的血壓測量,也可以買帶微氣囊的 Watch D2。

    而要是對手表的要求更高、更均衡,則可以買正代的數字系列 —— 比如這次的 WATCH 5。

     不過,最好別沖首發 —— 作為一個自費買了 WATCH 4 Pro 的過來人,我覺得這個新表到雙十一大概率也會促銷一波,假如大家伙目前囊中羞澀的話,到時候沖會更劃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91av|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半推半就| 国产日韩精品SUV|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