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暑運開啟的第一天,為期兩個月的暑運,一直是一年里航空公司除春運外最賺錢的時段,甚至可以決定全年的盈虧情況。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多家航司在今年暑運的運力投放高于去年同期,但機票的裸票價格(不含燃油附加費和機場建設費)卻仍比去年同期要低。
與此同時,有航司在今日發布通知,上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7月5日起上調10元。
暑運民航量增價跌
根據民航局的預測,今年暑運預計旅客運輸量1.5億人次,日均約24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6.6%,其中單日高峰或創歷史新高。
樂觀預期之下,不少航司都增加了暑運期間的運力投放。比如東航合計將執行客運航線1150條,日均執行航班超3200班,同比2024年增長5%;吉祥航空則將增投國際航線運力,計劃執行航班超4150班次,較2024年增長近4%。
大興機場預計暑運期間保障進出港航班約6.04萬架次,日均航班量約974架次,預計運送進出港旅客約952.48萬人次,日均旅客量約15.36萬人次,航班量和旅客量分別同比去年增長4.18%、4.41%,其中進出港高峰日將出現在8月5日,當日預計保障進出港航班1031架次,運送旅客17.05萬人次;上海機場預計航班量同比增長5%,日均客流量39.6萬人次,同比增長7%。
不少外航也在利用暑運開辟新航線,比如蒙古國國家航空MIAT蒙古航空就宣布自7月3日起開通上海直飛烏蘭巴托的新航線,阿聯酋航空也宣布新開迪拜往返深圳的每日直飛航線,這是公司近十年來新開的首條到中國的客運航線。
根據航旅縱橫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26日,暑運第一個月(7月1日-7月31日)國內航線機票預訂量近1790萬張,比去年同期增長約5%;出入境航線機票預訂量超774萬張,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4%。
同程旅行發布的《2025暑運出行趨勢報告》則顯示,預計7月上旬,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以及8月下旬會出現三個客流高峰,其中國內航班親子客群出行的比例將達到34.7%,國際航線的這一比例約為23%,較2024年均有所上升。
盡管運力和旅客量預測都是同比增長,但從機票價格監測來看,依然是“增收不增利”的趨勢。
航班管家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暑運期間的經濟艙裸票均價為839元,比2024年同期下降1.3%,比2019年同期更是下降3.1%。
并且,經濟艙票價也是在環比下滑的趨勢。在6月中旬,航班管家當時的數據顯示,暑運期間的經濟艙平均票價為946元,當時的這一數值要高于2019年和2024年暑運票價均值。
“增收不增利”背后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國內運力依然過剩的現實。
記者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的寬體機數量減少了9架,但由寬體機執飛的國際航班量較2019年下降了29.2%。在這種情況下,寬體機執飛的國內航班數量比2019年增長了15.4%,導致國內市場的座位數大幅增加。
今年以來這一趨勢有所緩解,但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即使是暑運期間,國際運力投放也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航班管家數據顯示,暑運期間的民航國際市場預計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成左右。
此外,航司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也令對客源的爭奪集中在價格層面。
據記者了解,在近期民航局召開的電視電話會上,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在部署民航領域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工作時就提到,在民航領域,“內卷”的本質是大量資源投入于低效同質化的競爭,導致企業的收入利潤下降甚至虧損,部分市場主體為追求短期收益,爭奪市場份額,違背經濟運行規律,過度低價,扎堆式投放運力,形成低質量同質化過度競爭,導致我國航空市場盡管保持增長,但“旺丁不旺財,增收不增利”的現象突出。
宋志勇指出,下一步民航局將對企業的“內卷式”競爭進行綜合整治,盡快制定完善航空運輸價格行為規則,防止以低于成本價開展惡性競爭。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