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以下的充電寶?我不會考慮,經濟賬根本算不過來。”充電寶爆雷后,一位從業者向第一財經直言。她強調,在認準大品牌和3C認證的基礎上,200元以上的充電寶才是更安心的選擇,“單是一顆優質電芯,成本就在50元左右了”。
電芯作為充電寶的“心臟”,成本占比高達50%。綜合多位行業人士分析,一個用料扎實、具備安全保障的充電寶(1萬-2萬毫安時),合理成本在百元上下。這包括了高品質電芯、具備多重安全防護的主板、阻燃外殼等。若再計入設計包裝、渠道鋪設、營銷等支出,百元價位段產品利潤空間極為有限,容易在關鍵用料上妥協。
羅馬仕此次出現問題的產品價格一度低至70元。在羅馬仕召回風波后,B站UP主@究物研社拆解了羅馬仕兩個同型號的充電寶,發現召回批次的充電寶明顯做工更差,缺少溫度保護設計,測試可見充電效率差,且外殼并不阻燃。從中可以看到廠商用料不同帶來的質量差距。
行業危機催生換新潮,消費者如何避險?行業認為,充電寶并沒有技術門檻,主要在于廠家愿不愿意在成本上花錢。因此,價格成為品牌與認證之外,一個直觀的篩選維度。
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對第一財經表示,行業當下的問題根源是充電寶企業的內卷和價格戰,一味追求低價,傳導至上游則是不斷壓低價格,“電芯廠商不愿意失去單子,又想賺點錢,就可能嘗試用較次的材料,最終導致安全問題。”
成本拆解:百元是安全線
一個充電寶的物理結構并不復雜,主要由電芯、主板和外殼組成,要確保基礎安全,三者均需達標。一個常見的容量1萬-2萬毫安時充電寶,成本價格約為百元。
電芯是充電寶最核心的部分,其穩定性決定了產品的安全底線,這次爆雷主要原因就是上游廠家安普瑞斯生產的電芯質量不合格。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錢袁冬對第一財經提到,公開平臺如1688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億緯等頭部品牌的動力型鋰電芯單顆價格普遍在45-60元區間。在此次風波后,安克創新隨即停止了與安普瑞斯的所有合作,轉向ATL(寧德新能源)。
記者了解到,ATL的電芯價格較高,也會推高成本,這不是所有廠商都能承受的。但爆雷之后,第一財經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優質電芯已成為不少品牌的賣點,一些品牌在主頁標明產品用的電芯是“頭部品牌長虹三杰”,或者“上市公司億緯鋰能電芯”,大部分充電寶原價在200元以上,但疊加國補會有優惠。
錢袁冬介紹,除電芯外,一個合規充電寶還需疊加BMS電池安全管理系統、防護隔膜等材料成本、外殼、攤銷制造成本并完成一系列的質量檢測與認證。綜合下來,整體物料與制造成本逼近或超過百元。
充電寶并不是一個高技術含量、高門檻的行業。知乎數碼科技博主@Cyber麻薯長期關注這一行業,他對記者介紹,行業差距沒有想象那么大。“不是一家企業大、技術先進,生產的東西就一定好,因為技術規范已經非常普及,主要問題在于廠家愿不愿意在成本上花錢。”
在這次羅馬仕召回風波后,B站UP主@究物研社拆解了羅馬仕兩個同型號的充電寶(PAC-20-272),區別在于,一個是召回批次,一個則是非召回批次。從這兩個充電寶的拆解中可以看到廠商用料不同帶來的質量差距。
@究物研社在測試中發現,召回批次的充電寶在充電過程中溫度明顯更高,且充電功率不同,召回型號C口只激活了10w的低功率,充電中還出現疑似過熱降功率的現象。“這款充電寶拆開后,電池和外殼連接并不牢固,一拽就出來了,內部沒有NTC熱敏電阻進行電池溫度保護。”
不召回的充電寶C口可以激活18w功率,拆解過程中UP主發現,這一充電寶的外殼粘膠也更穩固,只能用解膠劑慢慢拆,電芯也完全不一樣。其次,非召回批次的電池還有緩沖泡沫棉保護,整體與外殼接觸的地方,減震緩沖措施也做得更好。
在電路板方面也有所不同,召回批次沒有溫度保護探頭。@究物研社測試發現,有溫度保護探頭的充電寶,在模擬溫度過高的環境下,會自動切斷充電,以此來保護電芯不過熱。“如果沒有這個保護,電芯再熱,只要電壓沒問題充電寶就不會輕易斷開輸入或輸出。”
@究物研社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溫度保護上,充電寶中一般有兩個檢測點,一個是上圖中外置的溫度探頭,用于檢測電池,另一個則是充電寶主板內置的,用于檢測主控和主板溫度。只要一處溫度超過預設值,就會降低功率,溫度再高,會進一步斷開進行保護。
充電寶的最外層防線是外殼,用料好的帶阻燃功能。@究物研社進行了簡單的測試發現,召回批次的外殼更容易燃燒,非召回批次的充電寶外殼則很難燃燒起來,查看外殼上發現非召回型號標示有V-0級阻燃,這是國際上廣泛認可的最高等級的阻燃性能標準之一。
此次行業問題較多的羅馬仕走的是低價路線,“用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一定會在用料和做工上更省。”@Cyber麻薯提到,這次出問題的羅馬仕2萬毫安時的充電寶,售價就不到100元,部分渠道活動價格低至70元。
200元或是安心門檻
羅馬仕、安克紛紛召回充電寶,按數據估算涉及上百萬個充電寶的替代購買需求。同時,消費者一兩年前購買的充電寶大部分沒帶3C認證,這意味著為了適應民航新規,市場隱含的需求可能會更多。
但哪些充電寶值得信任,消費者很難判斷。拋開性能和技術分析,從業者給出的簡單參考是,在認準大品牌與3C認證的前提下,優先選擇200元以上的產品。
這一價格標準或許不算嚴謹,但多位從業者都認為不無道理。“成本100元,廠家還得要賺利潤(例如20%),如果渠道商有兩三層,層層加價下來,200元是差不多的價格。”墨柯對記者表示。
@Cyber麻薯表示,一些好的充電寶只是1萬毫安時就要200元,就是因為價格高,會用一些很好的電芯,做一些堆料,支持更高功率,高溫自動斷電或者其他的安全保護都需要做到位。
頭豹研究院長期調研和數據監測顯示,售價200元以下的充電寶事故高發,主要隱患集中在低價電芯、BMS保護電路縮水以及代工環節品控不嚴。
錢袁冬認為,百元價位產品在用料與品控上的投入空間有限,近年電商平臺售后與召回案例也集中在百元價位。
雖然200元以上大品牌產品在用材、認證、檢測上通常更可靠,但價格并非絕對標準。大型廠商可能通過規模采購降低成本,具體選購時,若要注重性價比,消費者應“擦亮眼睛”,關注電芯、電路保護、阻燃等因素。
例如,消費者可以優先選擇公開標明使用寧德時代、億緯等主流動力電芯的品牌,這類品牌在事故率和售后投訴方面普遍優于雜牌或無溯源電芯產品。此外,還可以關注產品是否具備過充、過放、短路等多重保護功能,外殼和隔膜材料厚度是否達標,防火、防爆設計是否完善。
行業上游的問題電芯導致了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羅馬仕、安克已經是行業前三的頭部品牌,也陷入了危機。不過,墨柯告訴記者,總體上大品牌還是值得信任,不用聞之色變,購買合格的產品問題并不大。
但使用上,用戶并不能無限度信任充電寶。“在充電的時候,感覺充電寶有點發燙,最好是終止充電放一邊冷卻一下。電芯過熱繼續用的話,出問題的概率就比較大,此外,充電寶鼓包就已經比較嚴重了,絕對不要再用。”墨柯提醒。
墨柯認為,這一次行業暴露出的問題在于企業內卷和價格戰,這也是給充電寶企業提了個醒,不能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去向上游壓價格,這么做最終會反噬自身。風波之后,當消費者更愿意為安全投票,也會倒逼這個行業更良性地發展。
本輪危機是行業深度洗牌的重要節點。錢袁冬認為,整體來看,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將在新一輪監管收緊中面臨更大淘汰風險。未來行業的安全底線將回歸于“自建產線 供應鏈透明”的標準路徑。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