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24日消息,日前美國商務部宣布獲得Intel公司10%的股權,這種將補貼換成股權的做法也開創了半導體行業的先河,引發了熱議。
美國政府部門為何入股Intel?原因也不算復雜,一方面是Intel近年來陷入了危機中,先進工藝競爭中輸給了臺積電、三星,另一方面則是Intel對美國半導體行業實在太重要了,這是美國本土唯一的先進邏輯工藝晶圓廠了,如果未來丟掉了先進工藝的研發、生產,那就等于喪失了核心競爭力。
基于此,美國官方的入股更多地還是為了希望Intel公司有足夠多的資本活下去,本次入股的資金大約110億美元,前不久還有軟銀投資的20億美元,有助于Intel公司繼續研發生產先進工藝的半導體產品。
問題是美國入股之后,Intel公司是否能重回第一,對臺積電等公司帶來壓力呢?來自對岸的半導體產業人士認為這也不太可能。
雅虎新聞報道稱,在美國入股之后,Intel短期的財務危機有望暫時解除,將與臺積電、三星戰在不同天平上,臺積電三星難以訴求公平,但Intel追趕三星尚且不易,更不至于對臺積電產生威脅。
根據大摩公布的數據,臺積電未來在先進工藝上,尤其是即將量產的2nm節點上,將長期占有90%以上的份額,競爭對手是沒法改變這個結局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