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徐艷
在日照市人民醫院的重癥醫學科,李仲琪的名字早已與“生命守護者”的形象緊密相連。從醫15年來,他以精湛醫術挽救生命,以高尚醫德溫暖人心,在抗疫一線沖鋒在前,在ICU堅守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日照好醫生”的責任與擔當。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日照市第一個新冠救治隔離病房在市人民醫院迅速成立。李仲琪是第一個主動報名,也是第一個進入隔離病房的醫生。面對未知的風險,是醫者的使命感與對救死扶傷的執著,支撐著他沖鋒在前。隨著患者增多,他和戰友們堅守一線,曾連續一周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在隔離病房整整奮戰57天,直至所有患者痊愈出院。那段時間,他連線寬慰女兒:“我多冒一份風險,別人就更安全一些;我多付出一點,別人就輕松一些。”樸實的話語里,寫滿了醫者舍己為人的擔當。
作為ICU醫生,李仲琪始終深耕危重癥搶救與疑難重癥診斷領域。ECMO(人工心肺機)作為ICU頂級生命支持技術,核心在于“與時間搶生命”。他苦練本領,和同事們能在15—20分鐘內完成動靜脈穿刺、置管、連接預充、轉機等一系列高難度操作,速度已能與國內頂級團隊比肩。
而呼吸機、血濾機、氣管鏡操作,以及循環容量管理、呼吸氣道管理、消化道營養管理等專業領域,他同樣精益求精。危重患者的治療往往復雜且容錯率極低,藥量與儀器參數的調整如同“走鋼絲”,但這樣的挑戰,他已從容應對了15年,并將繼續堅持下去。
作為科室年輕醫生的“領頭人”,李仲琪每日堅持提前1小時上班,對ICU患者的復雜病情了如指掌;遇到疑難病例,總能查閱國內外文獻,抽絲剝繭找到癥結。這份專注與付出,讓他收獲了諸多認可,他先后獲得日照市應急急救技術能手、日照市首屆青年骨干醫師等稱號,他還任山東省青年醫務工作者重癥委員會首屆常委,并曾獲日照市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
在李仲琪看來,醫學是有溫度的科學。他對患者的病痛與悲傷感同身受,一個溫暖的握手、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細致的關心,都能成為撫慰患者病痛、鼓舞他們康復的力量。15年來,他挽救了無數生命,也守護了無數家庭的完整。
長沙一位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的游客,經他和同事全力搶救轉危為安后,專程跨越千里送來“再生父母”的錦旗;一位急性猝死的父親,在ICU經40多天搶救后恢復正常生活,全家特意返回醫院分享喜悅。患者們親切地稱他為“ICU里的保命醫生”。
從抗疫一線的堅守到ICU日常的守護,李仲琪用15年光陰詮釋著“好醫生”的真諦。正如他所說:“醫生的價值不在于錦旗的數量,而在于患者眼里的光——那是生命的希望。”這份對生命的敬畏與執著,正是“日照好醫生”最生動的注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