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明確空鼓范圍:用小錘輕敲墻面,標記出空鼓區域的位置、大小(如單個空鼓面積、累計空鼓面積),重點檢查承重墻、廚衛墻面、門窗周邊等關鍵區域,避免遺漏隱蔽空鼓。
2、區分空鼓嚴重程度:若空鼓面積較小(如單處不超過20cm×20cm且累計面積占墻面比例低)、位置非承重區域,可協商維修;若空鼓面積大(如超過規定標準)、位于承重墻或廚衛防水區域,可能影響結構安全或防水效果,需嚴肅處理。
3、要求房東說明原因:詢問空鼓出現的時間、是否曾維修過,了解是施工時抹灰層未壓實、基層處理不當,還是后期墻體沉降、滲水導致,明確責任歸屬。
4、協商維修方案:非嚴重空鼓可要求房東在交房前修復,修復流程通常為鏟除空鼓及周邊松動抹灰層、清理基層、灑水濕潤、重新抹灰找平,必要時掛網加固,確保修復后無新空鼓;若房東不愿維修,可協商從房款中扣除維修費用,自行修復時需提前核算材料和人工成本。
5、廚衛墻面空鼓需額外注意:廚衛墻面空鼓可能導致瓷磚脫落、防水層失效,若墻面已貼磚,需檢查瓷磚空鼓與墻面空鼓是否關聯,要求修復墻面后重新鋪貼瓷磚并做好防水測試。
6、簽訂書面協議:將空鼓問題、維修責任、修復標準、完成期限及未達標違約責任(如扣減房款、延遲交房)寫入購房補充協議,明確修復后需重新驗房確認,留存空鼓標記照片、維修記錄等證據。
7、若房東拒絕處理或修復不達標:可根據空鼓嚴重程度評估是否影響居住安全,若問題重大且協商無果,可考慮放棄交易,避免后續承擔維修風險和成本。
墻面空鼓可能會帶來哪些安全隱患
1、結構穩定性受影響:承重墻或梁柱表面的大面積空鼓可能削弱墻體承重能力,長期受力后抹灰層易脫落,甚至導致墻體基層暴露、風化,間接影響房屋結構整體穩定性,尤其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風險加劇。
2、墻面材料脫落傷人:空鼓區域的抹灰層、膩子層或瓷磚因粘結力不足,可能在溫度變化、震動或外力觸碰時突然脫落,若位置較高(如天花板、高處墻面),脫落物墜落易造成人員砸傷、物品損壞。
3、防水功能失效:廚衛、陽臺等需做防水的墻面空鼓,會導致防水層與基層分離,水分易通過空鼓縫隙滲入墻體內部,引發墻體返潮、發霉,甚至滲透至隔壁房間或樓下,造成鄰里糾紛和財產損失。
4、裝修質量隱患:若空鼓未處理直接進行二次裝修(如貼磚、刷漆),會導致新裝修材料與墻面粘結不牢,出現瓷磚空鼓、脫落,墻面乳膠漆開裂、起翹等問題,增加二次維修成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