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屋檐是天空的硯臺邊。我總愛看瓦?;彝?,魚鱗般疊在時(shí)光的骨架上。雨天最好,水從瓦溝溜下來,串成珠簾。阿勒泰的雨是橫著飛的,這里的雨卻
屋檐是天空的硯臺邊。
我總愛看瓦?;彝?,魚鱗般疊在時(shí)光的骨架上。雨天最好,水從瓦溝溜下來,串成珠簾。阿勒泰的雨是橫著飛的,這里的雨卻豎直,一根根銀線,紡著空氣里的塵。瓦當(dāng)是老陶土燒的,印著纏枝蓮,瓣瓣分明,像凍住的白日。
泊心云舍的瓦總有各種形狀,仙女湖泊心云舍·七夕島的大堂,是一幢帶有嶺南圍屋特色的圓形建筑,建筑中間呈鏤空狀,烏桕樹沿著這個(gè)出口,向上生長,天與人在一方屋檐下連接。仰望這方天地,我變小了,變輕了,變作烏桕樹上的一片葉子。
要說天與人的連接,徽州的天井不容忽視。徽州建筑少窗,天井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徽州,天井是取光、取景、排水的地方。如果說窗戶是建筑的眼睛,對于很少有窗戶的徽州建筑來說,天井才是他們觀察外界的眼睛。天井又叫作明堂,雨水從天井流下又叫作四水歸堂。
雨水從屋檐流向院內(nèi),通過院內(nèi)的地下水道流向院外。四水歸堂意為外財(cái)歸家,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天井蘊(yùn)含的是徽商理財(cái)?shù)木?/p>
麗江的云在屋檐上打盹。大朵大朵的云,選了個(gè)午后,就這樣毫無顧忌地?cái)傞_肚皮,懶洋洋地躺著。檐下人聲鼎沸,偶爾有一絲艷羨的目光朝云撇去,清風(fēng)徐徐地穿過三坊一照壁,花與葉晃晃悠悠。
泊心云舍·文苑的大堂,盛著滇紅的金絲楠木桌,帶著初秋的涼意,茶在細(xì)瓷杯里老去。葉片沉底,作褐色的夢。水汽扭動(dòng),向上,在檐角撞碎成霧。我嘗一口,竟品出山影——是去年曬進(jìn)的秋陽,還是今晨收進(jìn)的鳥鳴?
暮色爬上瓦楞。墨色從東往西漫,像誰在洗筆。最先暗的是瓦槽,深壑藏起日間的秘密。蝙蝠出巡,翅膀剪斷霞光。它們忽高忽低,縫補(bǔ)天空的裂痕。
燈亮了。水系的宮燈,方正的暖。光透過縫隙,在水中印上完美的花紋。微風(fēng)略過,散了一池星星。
夜雨忽至。屋瓦開始誦經(jīng)。叮,咚,每聲都圓潤,落進(jìn)陶罐里,釀成明日的晨露。我蜷在榻上,聽水音穿堂——東屋到西屋,竟走了半生。
瓦間有宇宙。青苔是星云,裂縫作銀河。一片瓦松的榮枯,便是春秋的偈語。最空靈的禪,從不需蒲團(tuán),只消一方檐,看水如何沿著瓦脊流浪,最終墜入虛無。
檐下歲月,原是一首無字的詩。我們活著,如雨滴暫居瓦上,折射天光,然后墜落——但墜落時(shí),記得自己曾那么亮地,亮地存在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shí)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